翻页   夜间
上广电小说网 > 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 > 第108章 黑暗下的大明朝,人性总逐利!
 
朱雄英有些感慨:“这王薛伟员外,倒是个善人,竟为乡里修路,此为善举。”

几个老人和年轻人纷纷点点头,脸上露出感慨之色。

朱雄英似乎想起什么,再次问道:“老乡,你们修路,一天给多少钱?”

有个善谈的年轻人,有些憋不住了:“钱?啥钱?王员外修路,是为了让驿站的货物更好的运到咱十里八乡。”

“这是上面驿站的贵人要求修的,王员外不过调集了咱们,让咱们帮着修罢了,饭都不给吃,还要钱么?”

朱雄英愣住了,有些不解的看着这群百姓,又回头看着似笑非笑的朱元璋。

朱雄英缓缓地低下头。

纵是百炼钢,也被冲击成了绕指柔。

“那么多年过去了,佃农非但没有彻底消亡,现在依旧在复述。”

为这些善良且目不识丁的大明百姓。

要是国策出来了呢?

他继续道:“你只是知道朝廷最怕雪灾啊,涝灾啊,旱灾啊。可是你知道为啥怕吗?”

朱雄英低着头,抿着嘴,一言不发的跟在朱元璋身后。

朱元璋叹了口气:“可他们也没犯罪啊,怎么收拾他们?”

朱元璋唏嘘道:“因为这次的天灾,这个村子遭了难,明年的夏粮,他们将颗粒无收。”

朱元璋抬头看了看,开口道:“走吧,进村子吧。”

他们会骂谁怨谁?

老爷子一直和朱雄英念叨,不能对不起百姓,听久了,朱雄英耳朵也起了老茧。

“啊?”

让这些地主和士绅阶级,骑着国家的名号,光明正大的剥削他们?

现在百姓愚昧不知。

“人吃不饱饭了,就要想着反抗,农民起义咋来的?别看他们现在温顺如盐绵羊,但咱告诉你,咱大明百姓没有几个是孬种!吃不到米饭了,真能给你将官府掀了!”

朱雄英低声喃喃:“不能让大士绅大地主出钱修路,这是在给百姓增加负担。”

朱雄英心中一紧:“爷爷,这是.…这是啥?”

明白老爷子,为什么极力反对让士绅和大地主出钱修路!

朱雄英依旧不死心,继续问道:“驿站既要求乡村修路,不会不给钱,朝廷咋可能丧良心?你们不去问问?”

朱元璋幽幽的看着朱雄英:“你说你想从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人手里取钱,又谈何容易,最后苦的,不还是咱大明的百姓么?”

他们能出钱?

现在国策没下来,这些狗獠就能欺骗百姓,让他们付出免费的徭役。

“问出啥来了?”朱元璋背着手问道。

“那么,咱在问你,乡绅为啥要修路?”

朱元璋看着朱雄英道:“傻孩子,你不是看到了吗?是大士绅大员外们,调集他们修的。”

朱元璋无奈摇头,开口道:“不要感觉,就是如此。”

“明年夏粮之前,这些百姓,谈什么还钱?现在雪灾这么严重,他们哪里有收成?”

朱雄英抿了抿嘴,却没任何勇气回答老爷子的话。

朱元璋笑道:“嗯,没事,不过你小子也别妄自菲薄,你心眼子活络,这是好事,家国的发展,要是一直抱着守旧的思想,那只能止步不前。”

“没钱怎么办?只能去问地主士绅们借。”

朱雄英有些狐疑的,看着朱元璋道:“爷爷,什么意思?你不是说驿站没要求百姓免费修路吗?”

朱元璋开口解释道:“田契抵过去了,换了这点微薄的钱财回来,支付房屋修建的工钱。”

此刻。

话音落下。

话音落下。

朱雄英深吸一口气,急忙道:“那为啥官道不修?”

看着面前的民间众生,他明白了老爷子为什么会紧张,为什么会颤抖。

朱雄英微微错愕,咬咬牙道:“可方才他们不是说,这是驿站的意思?是驿站和士绅们一起联手修的么?”

朱雄英表情有些僵硬,呆呆的道:“那就是说.…这些百姓,根本不知道驿站上面的意思?”

这….不就是被蒙蔽了,还在为人辩解吗?

朱雄英似懂非懂,脸色有些不太好看,低头思索着,朝老爷子走去。

一阵沉默。

那才是真正的国家。

这些百姓最好治理,也最容易治理,他们没有所谓西方的部落、酋长制度。

朱雄英感激的看了一眼老爷子,重重点头道:“爷爷,我知道了!”

“我有些思考的浅薄了,纸上谈兵….纸上谈兵了啊。”

而在他们身后不远处,朱长夜亦是目色复杂看了下那些百姓,随后再次跟上。

.

…….

路上。

朱雄英的观念,仿佛被什么东西在无形冲击着。

朱元璋叹口气道:“很多朝堂上的大官也知道雪灾、洪涝、大旱、瘟疫这些会带来动荡。”

那不就是助纣为虐!

朱雄英呆怔在原地,望着前方。

朱雄英心里,仿佛被什么狠狠撞击了一下。

“走吧,还有一些事你没看到,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,你还没了解,再朝前面看看去。”

朱雄英点点头:“好!”

朱元璋笑着道:“不对!因为他们嗅到了朝廷修路的想法,朝廷修路就要拨款,拨款到下面,这些钱,就是乡绅们的了,因为….路被他们免费修好了!”

“等你认知全面了,了解了当下的国体、阶级、制度,你会明白哪些事儿能做,哪些事儿不能做。”

“他们在做免费的徭役,而且他们还不自知,甚至还在感激乡绅。”

“这些穷困的人家,都在指望着明年的夏粮过日子,粮食没了,就意味着钱没了。”

好一些村民,在砌草盖房屋。

“可咱敢保证,他们中间很多一部分人,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带来动荡,会带来什么样子的动荡!”

朱元璋点头:“对,没要求过,若是要求,这官道为何还都是坑坑洼洼的?现在朝廷还没核算出修路的补给,全国官道修路的工程还没开展。”

这对朝廷来说,是苦难,但是对很大一部分人来说,却是喜事!

朱元璋回头看了看,也不说话。

“没办法种地咋办?只能给大地主他们做佃农,帮他们种地。”

“他们给地主种了地,三石粮食,自己到手的能有一石,那都是地主们的恩德啊!”

因为自家爷爷肯定不会同意!

这处村庄叫槐花村,因为大雪的缘故,很多房子已经被压塌了,压垮了。

朱元璋目光深邃,拍了拍朱雄英肩膀道:“走吧,咱再带你遛遛弯儿。”

朱元璋再次问道:“那么既然如此,驿站敢不给钱吗?”

朱元璋看着他,神色有些酸楚,

“咱皇帝,打下大元之后,便开始均分土地,取消佃农,给佃农分配土地,让其开荒。”

阶级差,用刚才那一幕,彻底开始猛地撞击着朱雄英的心。

朱雄英不解。

那为啥,这些百姓,会这么说?

看着这群百姓,竟还在说,他们免费为乡绅做事,是造福乡里的举动,朱雄英的心,猛地一紧,仿若被什么扎了一下一般。

“你看,他们将劳力转嫁给了百姓,他们拿了钱财,他们博取了好的名声,乡里百姓呢?”

“咱大明不缺反抗的人!对外族是这样,对咱自己人,也是如此!”

“伱之前说要他们捐款修路,咱在问你,士绅地主他们需要出任何钱吗?”

前方,刚从地主士绅家里拿着钱财的百姓们,将钱交给了雇佣的工匠。

爷孙俩相互搀扶着朝着前边走去,心情都是极其沉重复杂。

朱雄英低着头。

朱元璋叹了口气,开口道:“咱皇帝面对这些事,都无能为力,这种局面,从宋朝开始,就一直出现,想扭转,哪儿是这么简单的事啊?这得看后辈了,咱这一代人,是没这个能力改变这些事儿了。”

他心里有些微颤,忙不迭再问道:“这世间,哪有雇佣不给钱的?就算是驿站要求修,驿站难道不给你们钱?”

朱雄英心中猛地一咯噔。

“爷爷,我感觉….他们在被当傻子玩。”

从一户看起来不错的宅院内走了出来,手里拎着钱财。

不止是他们单纯,自己也….单纯啊。

可明年夏天,他们能收到粮食吗?

这很正常。

朱雄英愣了愣:“因为货物能更快的运输。”

朱雄英有些不知所措,欲言又止,想了很久,最终摇摇头,无声叹息着。

话音落下。

可若是哪一天,他们知道了呢?

大明盛世之下,这样的局面很多,可即便如此,现在的局面,也能被称为盛世。

这是为什么?

因为百姓容易满足啊!

因为在他们看来,只要吃饱饭了,那就是盛世啊!

可是他听过师尊曾经描绘的盛世,那是在不久的将来,人人都吃得饱饭,并且人人都有娱乐至死的权利。

朱雄英再次呆怔住:“什….什么意思?”

但正常中,还是有些诡异。

朱雄英点头,搀扶着老爷子朝村里走去,朱元璋神色有些落寞,很想做鸵鸟,很不想看到这些事,可为了朱雄英,还是咬牙朝前走去。

朱雄英忍不住感慨。

“这叫九出十三归!”

没多时,两人又来到一处村庄。

朱雄英被朱元璋说的越来越羞愧,当初他提出的建议,在这种场面下,被击垮的体无完肤!

“我.…”

想起刚才那一幕,竟莫名的有些辛酸。

朱元璋顿了顿,看着朱雄英道:“你知道民间借贷吗?你知道九出十三归吗?”

几个百姓焦急的,

朱雄英脸色越来越红,有些愠怒:“畜生!一群该死的畜生!”

可现在,他突然理解了老爷子挂在嘴里的这句话。

“那么你又可知道,如果到时候你还不上钱,是需要将田产地契过户给地主士绅的?”

几个年轻汉子,皆是茫然摇头:“这谁知道啊,鬼知道那些老爷们怎么想的。”

那年轻人没好气道:“不给!自从全国驿站兴起,好一些乡村都在忙着修路。”

他现在明白了。

“多拓宽思路,这是好事,咱也不怪你,因为你还没了解的更深,慢慢了解,对这个国家的所有东西,都慢慢了解。”

为这些无知却安逸的大明百姓。

而现在,大明….

哎….

在如今的大明里面,吃饱饭.…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!

更没有西方那种,动不动各自为战的战乱动荡的乱象。

朱雄英被问住了。

朱元璋言语中带着几分无奈和辛酸。

朱雄英能明显感受到朱元璋的身子在微微颤抖,他不明白为什么,老爷子这么强大的心性,还有什么事,是能让老爷子颤抖的。

天灾人祸背后,都是各种阶级敛财的时机。

朱元璋理所当然的点头道:“他们很多大字都不认识几个,你觉得他们会去驿站问这些事吗?还不是乡绅们说啥,他们信啥?是不是觉得他们很单纯?”

朱雄英再次呆怔住:“那为啥….他们都开始修路了?”

这是免费的劳力,免费的徭役!

朝廷没发过这条政令,他敢肯定!

一個耄耋老者道:“问啥?都是造福乡里的事,做好了,大家都方便了许多,这是好事,为啥要问。”

“每一次天灾人祸,就意味着粮食颗粒无收,就意味着许许多多的百姓要问地主士绅借钱,就意味着他们需要用田产、房屋抵押!就意味着他们的财产地契被兼并进大地主大士绅手里!”

“对了,既然知道这些地主士绅阶级这么可恨,为啥他们活的还这么滋润。”

朱元璋目光深邃,幽幽叹口气:“每一次灾难背后,都是对无数百姓的致命打击!”

朱元璋随口道。

可让朱雄英心疼的事,纵是这样,依旧很多人在剥削着他们!

朱元璋解释道:“地主借给百姓一百个大钱,但百姓到手的只有九十个钱,可他们要还回去一百三十个钱。”

“盛世之下的大明,还远远不止是这样的。”

“富的越富,穷的越穷!”

那些钱.…少的可怜!

需要他们支撑到夏收。

“打江山容易,守江山.…何其难也!”

别说是师尊口中那个娱乐至死的年代,甚至连吃饱饭,在大明都成了一种奢求。

差距实在是….太大了。

(本章完)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