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上广电小说网 > 大唐: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> 第189章 原因,杂交水稻
 
李元吉来到米铺之外,米铺的几人看着李元吉,其中一人想要出去,却是被掌柜的给拦了下来。

这掌柜的小心翼翼的来到李元吉身前。

“公子可是要买米?鄙人是这里的掌柜,公子若是需要,可尽管说来,本店能给的优惠,必然能给。”

李元吉看了看这中年男子,顿时笑了。

“你倒是有些眼力见,这个米怎么卖的?”

掌柜的闻言,整张脸满是笑意。

“公子,这个稻米二十钱,粟米十钱,公子若是需要,即便量大,也可以按照这个价格卖给公子。”

李元吉听到这个价格,以及这人给出的量,深深的看着这个中年男子,随即一笑。

“有意思,有意思啊,我们进去聊聊。”

这掌柜当即将李元吉迎了进去,又奉上热茶,李元吉喝了小口,就看向这掌柜。

“掌柜的,我有个问题,这些粮食你们若是拿到其他地方去贩卖,所得的利润必然极高,又何必来这里呢。

在这里贩卖粮食,除去成本,可以说你们只能是不怎么亏,想要赚钱,可就难了,我听说长安的粮价很高啊,稻米达到了六七十钱,粟米也是达到了三四十钱了。

这可是一个好机会,伱们怎么不去那里?”

李元吉很是好奇,在他这里是进货便宜,想要在他这里开店铺,一般的物品,价格都不高,完全没有在大唐之内售卖得到的利润高,然而这些人依旧在这里来开店,他虽然高兴,但也尤为好奇。

掌柜的闻言,当即道:“不瞒公子,在粮价这一块,长安的粮价确实非常之高,稻米已经达到八十钱,粟米的价格也在四十到五十钱之间,而且这个价格还在往上涨。

朝廷的粮食不多,无法将价格压下去,甚至粮商还会主动去购买朝廷的低价粮,朝廷的粮食本就不够,长安又人多,买粮商的粮食,是必然的趋势。

而他们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,不断提高价格,因为缺粮,那些人必须买粮食,不然就要饿死,哪怕价格高,那些百姓都只能够这样去买。

当初在下也囤积了一些粮食,本来是准备在长安进行售卖的,但是后面发现齐王这里,我便直接来到这里,主要是因为这些商品的利润非常之大。

卖粮的利润虽然也大,但我这心里,却是有些过意不去,如今有了选择,我便带着人以及所有家财,选择来到这里。

只要能够与齐王的商品达成任意一项合作,都不会亏,反而能够大赚。

齐王缺粮,已经不是什么秘密,货物都是用钱粮进行交付,足以说明问题,故而我才会来这里卖粮。

但因为成本问题,我虽不想通过粮食赚钱,但我也不能有亏欠,不然家中的生计都难以维持了。

我这里囤积的粮食也有一些,公子需要,我都可以以成本价交付给公子,只希望公子能够给在下一个机会,让在下可以将这里的商品运往其他地方进行售卖。”

李元吉看着这掌柜,顿时笑了。

“你是在什么时候看出我的身份的?”

李元吉很是好奇,在对方报出粮食的价格,以及对他的恭敬,他就知道自己的身份暴露了。

李元吉很是想不通,明明他觉得自己掩藏得很好啊,这人究竟是怎么看出来的?还是他真的就伪装得那么差?

而这掌柜的听后直接起身。

“参见齐王,禀齐王,在齐王来的路上,经过的路人看向齐王的眼神满是炙热,想要说什么,只不过被齐王制止了下来。

其实在这里,在下也不敢确认,后面齐王的显露出来的气质,在下才确信。

齐王身穿便衣,在下也不敢贸然点出齐王身份,未能及时拜见,请齐王见谅。”

李元吉顿时苦笑,他就知道,这个地方他就不能微服私访,尤其是在这个内城,内城里面见过他的人实在太多了,外城之中见过他的人还少一点,在内城,是真的容易露馅。

李元吉挥手示意起身,才缓缓开口。

“黄化扬是吧,起来吧,你很不错,尤其是直接放弃去长安发一笔的稳定的大财,而是带上家财来到这里,还这么投入粮食,很好。

你的商路主要在什么地方?只在大唐之内,还是其他国家也有商路?”

黄化扬满是激动,本来他还在苦恼怎么去联系那些官吏,以及担忧他是否能够得到分配,毕竟他来了之后才发现,来这里的商人、世家实在太多了,他的财力在这里是真不显眼。

今天却是没有想到,居然等来了李元吉,这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,就这么神奇的发生了。

黄化扬不敢耽搁,当即说来。

“禀齐王,在下的商路主要在北地,在突厥、吐谷浑那里也有商路,不过因为路途遥远,至少要一年时间,才能往返一趟。”

李元吉闻言,片刻看向黄化扬。

“好,既然这样,过后本王会让人前来与你交接,你准备好粮食以及商队吧,商品会按较低的价格给到你,不过你要派出商队去往突厥与吐谷浑,宣传这里,让那里的商人来到这里经商。”

李元吉又在黄化扬这里了解了一番其他人的情况,随即便是起身离去,留下激动不已的黄化扬。

回到几女身旁,李元吉顿时笑容满面。

“走,随便逛一逛我们就回去吧,刚刚去那个米铺,直接就被认出来了,没意思,这内城,我这张脸是真没法掩藏了。”

杨清婉几女闻言,都是笑了,别人不知道,杨清婉可是清楚得很,她早就知道李元吉没法低调行事,只是没有说出来,就是为了让李元吉陪陪她们。

逛了一会,回去之后李元吉直接叫来岑文本,除了落实好黄化扬的事情,同时将了解的那些再次做出针对性的行动,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这里的财富的同时,还要吸引外面的财富进入到这里来。

在李元吉处理好前来的众多商人的事情后,杨铖已经是率领船队再次出发,这次杨铖的主要目的,则是去往倭国、新罗几国了,配合韦挺行事。

而裴宣俨的船队,在经过近三个月时间的准备后,也是再次开始准备出发,这次林全率领五千水师全程护航,以保证水师的安全,因为这次的远航,就是真正的要下西洋了。

对外的航行与接触,将直接从明朝永乐时期提前到如今的大唐武德年间。

送走裴宣俨与林全,看着如今欣欣向荣的城池,李元吉满是自豪,这些,都是他发展而来的。

回到王宫,李元吉打开任务面板,如今他的贡献点来到了三万零六百一十五点,而他的任务,在终于是显示完成,贡献点直接达到六万零六百一十五点。

李元吉这次是彻底激动了,六万多贡献点,这是多么大的一笔巨款,李元吉从未感受过,这次算是感受到了。

随即看向新任务:想安稳发展,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,正规军数量达到三十万,完成可获得五万贡献点。

李元吉看着这个新任务,顿时变得忐忑起来,他的大军数量达到了三十万的吧?前后的扩军,加上冯盎以及谈殿的大军,以及各府的大军,这怎么也有三十万了。

然而看着这个新任务迟迟没有完成,李元吉顿时将目光再次看向任务,随后定格在正规军三个字上,过了一会,李元吉突然有些明悟,那就是他的三十万军,如今完成新制军械装备的只有二十万人左右。

李元吉不由得生出一个猜想,难道必须要装备到三十万军,这个任务才会完成?

毕竟如今他的作战大军,已经是只负责作战,其他的事务都没有去做了,完全可以称得上正规军了,只有军械还有一部分没有换装完成,准确来说,李元吉能够想到的,也只有这个原因了。

随即李元吉也不恼,剩下大军全部换装完成,时间也不会长,大不了多等一两个月就是了,如今冶炼技术提升,钢铁产量更大,规模也足够庞大,如今不止是在东岛,在其他地方,也都已经开始建厂,换装的速度只有更快。

如今他可是彻底走在了系统前面,只要他多点发展,无论这个系统发布什么任务,他都能够提前完成,完全不用像最初那样,跟着系统的屁股走了。

随后李元吉打开物品兑换栏,找到他想要兑换的粮食,李元吉想要兑换的,就是杂交水稻,如今他的地盘,很是适合种植水稻,无论是岭南还是他正要打下来的地方,杂交水稻都是最好的。

当然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土豆和红薯,如今他是真的兑换不起,所需要的贡献点还要高出来一截,这两个他反正是不打算兑换了,如今船已经可以远航,等再改进一番,到时候直接杀到美洲去,土豆和红薯这不就直接有了?

能够在这里找到的,他还浪费什么贡献点?用这笔贡献点去兑换其他东西,不香吗?

至于杂交水稻为什么能够这些贡献点就可以兑换,李元吉想来无非就是杂交水稻的产量,比不上土豆和红薯了,其他的反正他也想不到,更是懒得去想。

因为想也没用,上面的价格已经标得很清楚了,想要就兑换,不想要就算。

兑换杂交水稻需要四万贡献点,但杂交水稻同样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种粮的退化,杂交水稻都是无法留种的,一旦继续留种,产量只会越来越低。

而想要去除这个缺点,同样的,需要兑换另外一个东西,来改良这个基因缺陷,需要两万贡献点,这也就是需要的总共六万贡献点。

这也是李元吉愿意兑换杂交水稻的原因,要是不能改良,他说什么也不兑换,不然拿来种植一次,有什么用?

他总不能年年都用四万贡献点来兑换吧,而且通过玉米,他大概能够知道,杂交水稻种子肯定也是一千斤,就这些种子,若是收成之后不能留种推广,全部都要兑换,百万贡献点都经不起这么造。

将杂交水稻兑换出来,李元吉一颗心无比的疼,这是心疼,六万贡献点,一下子就没了,他还没有捂热呢,就没了,就剩下孤零零的六百一十五个贡献点了。

唯一让李元吉松一口气的是,如今有了杂交水稻,粮食这块他是彻底不用忧愁了,这也算是解决了发展最为根本的需要了,以后哪怕可劲造,都不用担心太多了。

唯一不好的是,种子太少,他想要推广开来,估计还得要一两年的时间,而且没有化肥的情况下,产量虽然高,但他也没有妄想有多高。

在李元吉眼中,反正只要比现在的水稻产量高出一截,那就是成功,他都能够接受。

李元吉心情大好,有了杂交水稻加上玉米,以及高粱,哪怕没有土豆与红薯,但至少粮食的压力,随后就彻底开始不用再担忧了。

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让李元吉高兴的事情是一件接着一件,虞明和那里捷报不断传来,甚至再用两三个月,就能够和韦云起的大军进行会师,彻底将南诏地区给攻下来了。

另外在真腊战场上,他组成的三国联军,三个战场上都在开花,真腊一时间被打得溃不成军,至于战象,都已经俘虏了数万头,大量真腊军直接投降。

负责从南向北发起进攻的谢叔方,与扶南的联合大军都已经在向着真腊国都伊赏靠近,席君买与谈殿的进展同样无比神速,只有苏定方,吃了距离比较远的亏,这次攻破真腊国都,恐怕要与他无关了。

而除了这三处战场,骠国也是突然加入战争,美其名曰是为了帮助他攻打真腊,并且直接表明愿意做他的属国,李元吉初次看到这个消息时,是又喜又疑惑。

喜的是骠国竟然直接投了,直接做他的属国,年年上贡,这个属国,是他的,而并非大唐的,这个区别,是非常大的。

疑惑的是他并没有与骠国有过联系啊,这骠国怎么这么懂事了?

(本章完)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